>> 首页 常识

霜的天气符号解释(霜和霜冻是一回事吗?)

时间:2024-08-14 08:00:55人气:100



“霜”是水汽直接凝华成白色冰晶的天气现象。“霜冻”则是在天气还比较温暖,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时,温度在短时间之内,降到使农作物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灾害性天气。有霜冻时,不一定有霜。但有霜时,却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霜冻。人们把这种不出现白色冰晶,而使农作物受到冻害的霜冻叫做“黑霜”。



影响霜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般情况下,受地形和土质的影响较大。①山顶和斜坡上霜冻较轻,平地、洼地、山谷、盒地较重,这是冷空气密度大,往往下沉从高处流向洼处所致。俗话说:“雪打山顶霜打洼”,反映了山顶易积雪,洼地霜冻多的规律。研究发现,丘陵地带比平坦开阔地方的霜冻早结束10天左右,而深谷则晚结束12~18天。②干燥疏松的土埌、砂土地,比潮湿严实的土埌热容量和导热率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大部分用于土埌表层的温度升高,夜间表层热量很快散失,又没有深层热量补充,致使土埌温度冷却比较快,容易发生霜冻。农谚:“夏雨淋透,霜期退后”,“夏雨少,秋霜早”其中就是上述道理。 我国南方空气中含水汽多,无霜期与无霜冻期基本一致,而比较干燥的北方方无霜冻期则短于无霜期。一般来说,无霜冻期3个月以上,是进行作物栽培的起码条件,无霜冻期越长,越有利于农业生産。从河北省的情况来看,无霜期180天以上的地区,农作物可以进行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