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世界有无色的光,却没有无光的色”。这些关于光线与色彩的著名论断充分说明了色彩对光线的依赖作用和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特性。
世界上的色彩千千万万,不可胜数,但是任何一种色彩(除黑白灰外)都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它们是色彩赖以存在的基石,称为色彩的三种基本属性,也叫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
色相又称色别,是色彩的名称和相貌。它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决定着色的质地,是区别各种颜色的主要标志。色相决定于照射到人眼中的光谱成分,也即光的波长。波长不同的光,在人眼中就呈现出不同的色相。色调是指各种色彩的整体布局与搭配,色彩的明暗变化和相互影响,可以说是色彩给人的总的印象。
自然界中有众多不同的色相,如红花绿叶,蓝天碧水。我们一般把它们按照组成太阳光的七种色光归并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大类。常常把色相分为暖色和冷色两大类,其中偏红黄为暖色,偏蓝青为冷色。这主要是依据人的心理感受而言。实际上,色相的种类很多,人眼在最好的条件下能识别的色相可达160种,但由于受视觉功能限制,对于多数细微的色相差别,则根本无法辨认出来。在生活中,人们对色相的理解是感性的,更多带有主观评价,它离不开具体物体的色彩。有趣的是,当谈到它时,人们脑中不仅常出现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还会生发出相应的情感。比如蓝色,人们不仅可能会想到大海,想到蓝天,还会想到它们的广阔和久远。这些也就是色彩引起的情感。色彩本身是不带情感,这主要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接触某一事物,它给人带来的喜怒哀乐作为印记,也无形地刻在了该事物所属的颜色里。
二、色明度
色明度,也叫明度、亮度、色值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有的书中还说深浅程度。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同色相可以有不同的明度,它与照明条件密切相关。比如,同样是红色,随着照射光线的减弱或照射角度由大变小,可由鲜红向暗红发生变化。
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对于所有的色彩来说,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最低,灰色介于两者之间。彩色中,按黄、青、绿、品红、蓝顺序明度从高到低。明度主要受物体反光率的影响,也与物体本身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性有关。那些结构疏松粗糙不平的物体,较之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其反光率就不高。它就显得不明亮。
这其中,环境是否明亮直接影响人们对色彩明度的判断。在明亮环境下,人眼对波长555毫微米的黄绿光最敏感而对红光和紫光的敏感度最低。在阴暗环境下,人眼对波长510毫微米的绿光最敏感,对红光和紫光的敏感度最低。对摄影曝光而言,不能完全按照人眼的感受。因为胶片和相纸等感光材料受感光乳剂特性的影响对光的敏感性和人眼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对蓝紫色光较敏感。
三、色纯度
在色彩学中,色纯度又叫饱和度、色强度、色度,另外它还有艳度、浓度、彩度等说法。按严格意义,黑白灰并不属于色彩,因为色彩是彩色的,是有纯度的,但黑白灰却无,没有纯度这一色彩特性。由于黑白灰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人们也将其归入色彩的范围,称为消色或无彩色。当某种色彩与消色对比,消色成分愈高该色彩饱和度越低,颜色也就越不鲜艳。反之,颜色愈发鲜艳。在所有的色彩中,最饱和的色是光谱色。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都是该色相中最纯的色。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除波长的单一程度和颜料本身的最高纯度不同影响纯度外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也影响色彩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