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我国客家人的聚集地,人称“世界客都”,这里有着百年的客家文化历史,更是有着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和热辣滚烫的客家菜,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着它的寓意。
1、大埔赞粄
大埔赞粄是梅州著名特色小吃,是大浦特色风味小吃,包括笋粄、算盘子、忆子粄、薄饼等,被评为“岭南名小吃”,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其中,等板是发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等粄,豆粄其制作包括板皮和肉馅两部分。算盘子是用煮熟的芋头与粉搓匀做成一粒粒的算盘子样,算盘子珠圆玉润,口感滑爽。忆子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百侯制作的忆子粄最有名。

2、三及第汤
三及第汤是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1] 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
后人用猪肝、瘦肉、猪肚子三种食材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将三及第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再加上几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三及第汤。一碗三及第,加上一大碗的腌面,这样丰富的早餐是许多惠州、梅州客家人的最爱。

3、梅州腌面
梅州腌面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客家人经过几次大迁移后,把中原部分饮食方式带到南方的结晶,形成了的独特地方美食。梅州腌面,传承着世代客家人的生活特色,是典型的客家早餐。
许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怀家乡腌面的味道,即便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挡不住因腌面情结勾起的乡情。如今,梅州的梅州腌面不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思乡的眷恋。

4、仙人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一种清凉饮料,还可以临时充饥。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是客家凉茶的另一种形式。由仙人草制成膏状,形状、色泽、口感似龟苓膏。
农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
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再撒上点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的仙人粄制作技艺,被列为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笋粄
笋粄(sǔn bǎn)是发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带有浓厚中原饮食文化印记的一道客家小吃。
2016年,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被列入梅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6、忆子粄
忆子粄,广东省名小吃,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传统的客家小吃之一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原产于百侯、枫朗、湖寮镇一带,而以百侯制作的忆子粄最有名。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产地逐渐向全县扩展。
忆子粄多出现在除夕、元宵等团圆宴上,后因味美,逐渐成为当地群众每日早点和各种宴会上的一道菜肴。
2016年,忆子粄入选大埔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味酵粄
味酵粄是广东、福建省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是一道客家传统的家乡美食,制作主料为粘米粉,土碱。食用方法多样,可甜可辣,各具风味。
这种韧而顶牙风味独特,可切片加猪肉、香菇炒食,也可拌面粉浆油炸,这是常见食品,每当早谷登场后,家家磨味酵粄以庆祝丰收。
大米浸透磨成米浆,用开水冲浆,配以适量土碱(枧沙),盛小碗用旺火蒸至碗面周围膨胀,中间成窝形时即可。

8、客家算盘子
算盘子,是广东省大埔县颇负盛名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它是用煮熟的芋头与粉搓匀做成一粒粒的算盘子样,算盘子珠圆玉润,口感滑爽些许Q.加之肉末与香菇之类自己喜欢的蔬菜炒熟,可做菜亦可做主食,非常入味好吃。是由小芋头 木薯淀粉、 香菜、细葱、虾仁、香菇、鱼露、生抽、白胡椒、香菇和蒜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9、丰顺捆粄
捆粄是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福建闽西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客家菜。捆粄据说是丰顺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

10、菊花糕
菊花糕是广东梅州传统名糕点之一,菊花糕在梅州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糜饭食会饱,菊花糕孬巧”的俗语。
2011年04月30日,畲江菊花糕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