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一个苦难的代名词,一个曾滋生了杂草,又滋生了故园重生梦想的地方。多年来,黄河与河南纠缠不清,河南郑州花园口与黄泛区连绵一起,三者的交集,正是中原这个人口大省新历史的浓缩。黄泛区的影响很大,泛滥成灾,给当时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了当时地区的发展。
黄泛区具体城市包括江苏的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山东的济宁、菏泽、临沂、枣庄等,河南的商丘、开封、周口等,安徽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等。黄泛区包括豫东、皖北、苏北、鲁西南,这四地彼此接壤,通行中原官话,风俗语言相近,在外省相遇借以老乡相称。抗战时这里曾短暂成立一个伪淮海省,徐州为省会。黄泛区官方给的定义是:黄河下游频繁被洪水祸害的地区。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如海,导致这一大片平原地区洪水泛滥,大量百姓被迫成为流民外出讨食,造就了后世对该地区的偏见与歧视。
“黄泛区”的历史发生在中华民族最悲惨的时刻,是中华民族被逼到绝境后,生生从自己身上割下的一块血肉;这是百万“黄泛区”人民拿生命换来的;这是千万“黄泛区”人民拿自己的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忍饥挨饿换来的;这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记住的民族疤痕;这是用老百姓的命、用黄河这个母亲河,去拖住敌人的刺刀。
背景简介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保卫大武汉阻挡日军南下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颍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洪灾,河南、皖北、苏北西部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这次洪灾,河南、安徽、苏北三省地区共有390万人背井离乡。
黄河下游故道逐渐干涸,黄河水全部从花园口下泄,黄河彻底改道。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新黄河滚来滚去,这样在河南、苏北西部、皖北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
历时8年零9个月,横冲直闯的黄河回归了故道。但是黄泛区的生存环境仍然十分恶劣,耕植条件严重恶化,继续给当地人民造成灾难,直到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治理,才得到好转。
著名作家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再现当时惨状。
黄泛区农场
黄泛区农场的诞生与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密不可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黄泛区的复兴工作。1950年2月,中央成立了黄泛区复兴委员会,同年3月21日,在河南省省会开封设办事机构——黄泛区复兴局,省主席吴芝圃兼任局长,赵一鸣、路岩岭任副局长。并由国家拨出专款,开始了大规模的向自然开战,建设家园,造福子孙的“复兴”运动。
50多年来,黄泛区农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1965年被农垦部命名为全国八大样板农场之一,197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种业五十强”,2004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希望这个片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