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常识

一去不返成语故事( “一去不复返”典故)

时间:2024-12-06 10:30:37人气:100

公元前 227 年,即秦王赢政发动统一中国的战争的第四年,秦军灭掉韩国和赵国之后,接着就直逼燕国的边境,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形势非常危急。曾经在秦国做过人质的燕国太子丹,自知无力抵抗,便决定派出刺客荆轲,带着从秦叛逃来燕国的将军樊於期的头和一卷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的地图,而暗暗地把一把匕首藏在用布帛做成的地图卷里,企图伺机逼迫秦王改变其进攻邻国的政策,退还侵占的别国的土地;如果不答应,就杀死秦王。

临出发那天,燕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这次到秦国去是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来送行的太子丹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等都身穿白衣冠(丧服),送至易水河边,高渐离拿着筑(古代的一种乐器),奏着悲哀的乐曲,荆轲应声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词的大意是:北风呼呼地刮啊易水多么寒冷,壮士这次去了啊不再回来了!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歌罢,荆轲拉上同行的秦舞阳,登上车子,头也不回地便走了。荆轲到了秦都咸阳,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地接见了他。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木匣,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一步步地走上了秦国宫殿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么威严,不由得有些心惊胆战。秦王左右的人看见他这个样子,都很奇怪,既然是使者为什么脸变了颜色呢?荆轲镇定自若,走向前去对秦王说:“他是北方粗野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秦王对他们是否心怀歹意,也有点防备,就对荆轲说:“叫他退下去,你给我把地图拿来。”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拿过地图,把它献给秦王。秦王打开地图,荆轲便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指给秦王看。翻到末了,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出来了。于是荆轲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过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见,抬起身子使劲向后一转,那只袖子断了,连忙拔剑,可是由于心急慌忙。剑也太长,拔不出来。他只得绕着殿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追逼着。台阶上面站着的几个文官手无寸铁;台阶下面的武士,照当时秦国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去,再说他们也被这突然的情况惊呆了。过了一会儿,几个文臣眼看情况太紧急了,便赶上去用手去打荆轲,有一个伺候秦王的医生,急忙用药袋向荆轲打去。趁这工夫,秦王终于拔出了身上的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了,就举起匕首向秦王投了过去,没有掷中秦王,打在铜柱子上。接着秦王又砍了荆轲几剑,秦王的卫士也赶上来把荆轲杀死了。那个站在台阶下的秦舞阳也早被秦国的武士剁死了。

对于荆轲这样重义轻生、不畏强暴的行为,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给予了热情地赞扬:“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对其表示了无限的敬仰和惋惜,他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后来,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歌词,被简化引申出“一去不复返”这个成语,原意是,去了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已过去,不能重现。